通常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使用稀土掺杂双包层光纤,并由光纤耦合的大功率二极管棒或其他激光二极管泵浦。泵浦管不进入纤芯,而是进入内包层,同时在内包层中产生激光。产生的激光束质量很好,甚至可以得到衍射极限的光束质量,需要单模光纤。因此,虽然输出功率比泵浦光低,但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光亮度比泵浦光高几个数量级。 (通常泵浦效率大于50%,有时甚至大于80%)所以这种光纤激光器可以用作亮度转换器,也就是增加光亮度的器件。
对于特别高的功率,纤芯面积需要足够大,因为光强会非常高,另外一个原因是双包层光纤中包层与纤芯面积之比大,导致泵浦吸收低。当纤芯面积在几千平方微米量级时,采用单模光纤纤芯是可行的。使用多模光纤,当模面积比较大时,可以获得质量较好的输出光束,光波主要是基模。 (高阶模式也可以通过缠绕光纤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除了高功率下的强模式耦合的情况)随着模式面积变大,光束质量不能再保持衍射限制,但相比例如,对于以相似功率强度工作的棒状激光器,产生的光束质量仍然相当好。
如何注入非常高功率的泵浦光有多种选择。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在光纤端口处泵送包层。这种方法不需要特殊的光纤元件,但大功率泵浦光需要在空气中传播,尤其是空气-玻璃界面,对灰尘或错位非常敏感。在许多情况下,最好使用光纤耦合泵浦二极管,以便泵浦光始终在光纤中传输。另一种选择是将泵浦光馈入无源光纤(未掺杂)并将无源光纤缠绕在掺杂光纤周围,以便泵浦光逐渐传输到掺杂光纤中。有一些方法可以使用特殊的泵浦组合装置将一些泵浦光纤和掺杂信号光纤融合在一起。还有其他基于侧面泵浦光纤线圈(光纤盘激光器)或泵浦包层中的凹槽的方法,以便可以注入泵浦光。后一种技术允许多点注入泵浦光,从而更好地分布热负荷。
图 2:高功率双包层光纤放大器设置图,泵浦光通过自由空间进入光纤端口。气体玻璃接口必须严格对齐和清洁。
所有注入泵浦光的方法之间的比较是复杂的,因为涉及到许多方面:传输效率、亮度损失、易于处理、操作灵活、可能的背反射、从纤芯到泵浦光源的光泄漏,保留选择极化等
尽管近年来大功率光纤器件的发展非常迅速,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进一步发展的局限性:
大功率光纤器件的光强大大提高。现在通常可以达到材料损坏阈值。因此,需要增加模式面积(大模式面积光纤),但是当需要高光束质量时,这种方法有局限性。
单位长度的功率损耗已达到100W/m的量级,导致光纤内产生强烈的热效应。使用水冷可以大大提高功率。掺杂浓度较低的较长光纤更容易冷却,但这会增加非线性效应。
对于非严格的单模光纤,当输出功率大于某个阈值(通常为几百瓦)时,存在模态不稳定性。模式不稳定性会导致光束质量突然下降,这是光纤中热光栅(在空间中快速振荡)的影响。
光纤非线性影响许多方面。即使在 CW 设置中,拉曼增益也非常高(甚至以分贝为单位),以至于很大一部分功率被转移到无法放大的更长波长的斯托克斯波上。受激布里渊散射极大地限制了单频操作。当然,也有一些测量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种影响。锁模激光器产生的超短脉冲,自相位调制会对它们产生强烈的光谱展宽效应。此外,注入非线性偏振旋转还有其他问题。
由于上述限制,大功率光纤设备通常不被严格认为是可扩展的功率设备,至少不在可实现的功率范围之外。 (以前的改进不是通过单功率缩放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改进的光纤设计和泵浦二极管实现的。)在将光纤激光器技术与薄盘激光器进行比较时,这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条目激光功率校准中对其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
即使没有真正的功率缩放,也可以做很多工作来改进高功率激光器设置。一方面,需要改进光纤设计,例如采用大光纤模式面积和单模引导,这通常是通过使用光子晶体光纤来实现的。许多光纤组件非常重要,例如特殊的泵浦耦合器、连接不同模式尺寸光纤的光纤锥度和特殊的光纤冷却装置。一旦达到某种光纤的功率极限,复合光束是另一种选择,并且存在合适的光纤设置来实施该技术。对于超短脉冲放大器系统,有许多方法可以减少甚至部分利用光纤的非线性效应,例如频谱展宽和随后的脉冲压缩。